近日,江苏徐州。求职者小玉称,自己在智联招聘平台投递简历求职,与一公司人事加为好友后,对方直接发了大段语音质疑小玉性格封闭、不开放,原因是没开放朋友圈。
“你脑子有问题吧。”小玉说,面试通过后她觉得这份工作不合适,就婉拒了offer,没想到还受到其言语攻击、辱骂。
目前,小玉已将此事向平台投诉。
相关问答FAQs:
Q: 女生没有开放朋友圈,就被HR质疑性格封闭,这合理吗?
A: 在现代职场中,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朋友圈常常被用来了解求职者的个人特质和生活方式。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则存在争议。
HR可能认为公开的朋友圈内容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社交技巧、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如果一个女性求职者没有开放朋友圈,他们可能会假设她比较内向或者不善于分享,进而怀疑她的团队协作能力或沟通技巧。在某些需要频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上,这样的顾虑似乎有些道理。
另个人隐私权同样重要。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信息如何被分享和使用,包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没有开放朋友圈并不一定意味着性格封闭,可能是出于保护隐私、避免工作生活混杂或是纯粹的个人喜好。HR将这种行为直接关联到性格封闭,可能存在过于武断的判断。
虽然理解HR希望全面评估潜在员工,但仅凭朋友圈的开放与否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封闭,未免过于片面。更好的方式是通过面试和其他专业技能测试,来更准确地评估求职者的适应性和潜力。
Q: 如果我在面试前把朋友圈设置为公开,会不会增加我的录用机会?
A: 把朋友圈设为公开可能会让招聘方感觉你愿意分享和展示自己,但这并不一定会直接影响你的录用机会。关键还在于你的朋友圈内容是否专业、积极且无争议。如果里面充满了积极的生活点滴、行业相关的分享,或者体现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它可能会对你的形象加分。但是,如果你的内容包含过多的私密细节、负面情绪或者与工作无关的信息,那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尽管社交媒体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个人的线索,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最好的策略是在保持适当透明度的维护你的隐私,并确保你在公共平台上展现的是正面和专业的形象。
Q: 如何平衡在职场中的个人隐私和展示自我?
A: 平衡职场和个人隐私的关键在于设定界限并明智地管理你的在线形象。以下是一些建议:
分层分享:在不同的平台上,你可以选择分享不同层面的内容。例如,在LinkedIn上分享职业相关的动态,而在私人社交媒体上保留更多个人生活的记录。
审慎发布:在发布任何内容之前,都应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避免涉及敏感话题,如政治、宗教或过度个人化的信息。
设置权限:利用平台提供的隐私设置功能,根据关系亲疏调整可见性。例如,只允许好友看到全部内容,而其他人只能看到部分或特定类别。
定期清理:定期检查并清理过时或不再符合当前形象的内容,以维持一个积极、专业的形象。
培养专业网络:积极参与与工作相关的讨论,建立专业人脉,这有助于塑造你的专业形象。
教育雇主:如果担心HR过分关注你的朋友圈,可以在合适的时候解释你的社交媒体策略,强调你重视隐私,同时也有能力在工作中展现出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
你可以既保护自己的隐私,又展示出一个积极、有责任感的职业形象。